一月 2025
« 六月    
 12345
6789101112
13141516171819
20212223242526
2728293031  

硅谷的狂熱:科技泡沫1.5版

前美國財政部長顧問 史蒂文•拉特納 為英國《金融時報》撰稿

又來了!上次互聯網泡沫破滅才剛過去十年,科技企業的估值就再次直沖雲霄,密集的泡沫與上一輪非理性繁榮詭異般地相似。硅谷又一次呈現出把自己當作宇宙中心的各種跡象。

十年來極少有投資者問津的風險投資基金,如今再次被投資者團團圍住;它們反過來又都急切地爭著把從投資者那裡獲得的資金投向年輕的創業者。一個個億萬富翁(至少是賬面上的)正在以快得令人眩目的速度被打造出來——似乎經常是一夜之間的事。投資熱浪和新財富將硅谷的房價推高到了驚人的水平:最近,有一棟“房子”被以1億美元的價格銷售給了一位投資Facebook賺到大錢的俄羅斯風險投資家。

這種狂喜情緒最真切的展示可能就是5月19日LinkedIn的首次公開發行(IPO)。這家公司在2003年建立,當時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剛進入哈佛大學不久。作為一家面向有志升遷者的、嚴肅的專業人士社交網站和一個面向潛在雇主的人才池,LinkedIn一直無所作為地經營著。

社交網絡的興起為LinkedIn的生意助了一臂之力。隨後,它就靠2010年僅2.43億美元的營收和招股說明書中長達19頁的風險因素,在華爾街上募得巨資。在首日交易中,LinkedIn的股價上漲了一倍,讓人不禁想起了“1.0版”的科技泡沫。這家公司的市值達到90億美元,相當於過去12個月營收的31倍、現金流的173倍,這樣的倍數對於一家成立8年的公司來說十分不可思議。

整個硅谷都情緒高漲。若將傳聞中的Facebook營收乘以相同的倍數,那麽Facebook更寬泛商業模式的估值至少可以達到600億美元,超過福特汽車(Ford Motor)或時代華納(Time Warner);另一家受到熱捧的網絡新秀——打折優惠券網站Groupon估值將達250億美元(Groupon的總部位於芝加哥,這一點異乎尋常)。

當然,當前這輪互聯網繁榮與上一輪繁榮存在一些重要差異。首先,上一輪狂熱讓整個科技行業都水漲船高。繁榮達到頂峰時,思科(Cisco,當時主要業務是製造網絡設備)的市值達到5570億美元。幾乎任何一種用得上電腦的生意都能重新包裝成網絡公司,而許多這類公司連一塊錢的收入都沒有。還記得零售網站eToys或者日雜用品遞送服務公司WebVan嗎?這兩家公司都已倒閉——僅1999年一年就有308家科技公司上市,而這些公司大都落得同樣的結局。(思科的市值也已降至910億美元。)

這一輪的狂熱多少理性一些,它是由與社交網絡、游戲和打折優惠券相關的盈利點燃的。今天市場的註意力集中在這些板塊,關註範圍較以往更為狹窄,這也解釋了為什麽在過去12個月里只有49家科技相關企業上市。與此同時,上市成本和合規負擔(這得感謝《薩班斯-奧克斯利法案》(Sarbanes-Oxley act))也打消了許多成長型公司首席執行官的上市計劃,這讓作為股東的風險投資家十分絕望。現在,這些公司的股份經常在合法但灰色的二級市場交易——在這個市場上,持有未上市公司股票的股東們可以將自己的部分賬面收益套現。所有這些都降低了出現一場與2000-02年規模相當的市場崩盤的可能性——當時,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78%。

按照上世紀末的情況來衡量,當前這輪互聯網熱潮可能還會持續一段時間。美國在線(AOL)在2000年1月宣佈與時代華納合並前夕,市值曾高達1630億美元。可當時誰知道股市在兩個月之後就會見頂下挫?

當然,上世紀末順勢浮起的船中並非每艘都擱了淺。Priceline首創的“價格由你定”(Name your own price)商業模式在市場崩盤期間曾備受嘲笑,該公司現已改變形象,成為了一家一般性旅行服務提供商,目前市值有260億美元。

樂觀的投資者認為,自上輪互聯網泡沫以來,環境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今天約有20億用戶接入互聯網,比1999年的2.48億高出很多。而投資者在決定選哪匹“馬”下註方面可能也變得更加挑剔。

但是,就像今天人們普遍認為Facebook和Google根基穩固一樣,美國在線在鼎盛時也被認為堅不可摧。美國在線的2000萬客戶要為早期版本的電子郵件、聊天和聯網等服務每月支付19.95美元,這形成了一筆穩定的經常性收入。萬維網出現之後,這些客戶實際上就開始只支付慢速撥號上網的費用了。而隨著寬帶接入的普及,它的客戶大量流失。今天,美國在線的市值僅為20億美元。

至少從17世紀的荷蘭開始,資產泡沫就一直伴隨我們左右。當時,一棵鬱金香球莖的價格超過熟練工匠年收入的10倍。今天“1.5版”的互聯網狂熱可能還未達到那個地步,而事實也可能會證明新的商業模式是更可持續的,但估值的調整仍會十分痛苦。

註:本文作者曾任美國財政部長顧問、以及專註於媒體和通訊產業的私人投資公司四方集團(Quadrangle Group)的負責人。

譯者/王柯倫
http://big5.ftchinese.com/story/001038873?page=1

Leave a Reply

You can use these HTML tags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B) (^) (P) (@) (O) (D) :-S ;-( (C) (&) :-$ (E) (~) (K) (I) (L) (8) :-O (T) (G) (F) :-( (H) :-) (*) :-D (N) (Y) :-P (U) (W) ;-)